欢迎您,进入江宁区粮食幼儿园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园本培训>>园级菜单>> 文章

2021年3月: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再认识 ——选自《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张萍)

发布时间:2021/3/31 13:14:36 作者:admin 浏览量:6316次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再认识

——选自《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

江宁区粮食幼儿园            张萍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结构。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纲要》中规定了科学领域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其中第1—4条目标均与幼儿数学教育有关,这些目标的表述传达了如下重要思想:

1.强调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知欲为首目标,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淡化知识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培养幼儿探究和解决问题、表和交流的能力。

3.重视数学对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价值。  

2012年教育部颁布《指南》也明确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综合(纲要》和《指南》中有关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的思想,我们认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品质方面: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感兴趣,体验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数学知识方面: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

3.数学能力方面:运用数学的方法描述生活和游戏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以上的三个方面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第一: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第二:幼儿所学的数学知识,应该是在幼儿具体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初步数学概念。

第三: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或称“数学过程性能力)的发展、初步数学概念的获得和应用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分析。

(一)学习品质目标:包括了两个方面:

1.数学学习态度。

2.数学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2)能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地参加活动。(3)坚持尝试和探索,完成操作活动。(4)能细心地、有计划地进行操作。(5)会检查和反思自己的操作。(6)能与他人合作进行活动。

(二)数学知识目标:

1.“数与量”部分目标:

(1)感知和理解物体的数量特征,能理解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感知周围环境中各种常见的量。(如:大小、长短、粗细等)

2.“图形与空间”部分目标

(1)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从形状逐步抽象出对几何图形的理解,最后达到对各种特征的综合认识)

(2)感知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对空间方位和理解、描述和表征,运用平移、旋转和翻转等空间运动形式进行造型拼搭。)

(3)空间测量。(空间量包括长度量、面积量、体积量)

(三)数学过程性能力目标:

1.一般过程性能力目标。

(1)数学表征能力。(2)解决问题的能力。(3)推理和证明的能力。(4)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能力。(5)交流表达的能力。

2.特殊过程性能力目标。

(1)发现和创造单位。(2)分解与组合。(3)比较与排序。(4)发现模式与结构。(5)组织信息。

三、幼儿园各年龄阶段的数学教育内容和目标。

数学教育内容:(一)数与量    (二)图形和空间

(一)数与量——数的意义、数量关系、数的运算

1.数的意义——集合的分类与对应、感数和计数、基数意义(理解数的抽象意义)、序数意义、数的表征系统。

集合的分类与对应

小班

中班

大班

1.在动作的基础上,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即1个、1……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

2.根据标记将相同的物体集中在一起,进行简单的归类。

3.按物体的一种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高矮、长短等)进行简单的分类。

4.根据物体的特点、关系寻找相关物体,将相关的物体相匹配。

5.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做等量集合。

1. 按物体的内部特征(性质、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

2. 按物体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类。

3.初步学习对物体进行多重角度分类。

 学习对物体进行多重角度分类、层级分类以及同时按物体的两种以上特征进行分类。

 

感数和计数

小班

中班

大班

1. 进行20以内的唱数。

2. 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通过直接感知说出3以内物体的数量。

1. 进行50以内的唱数。

用点数的方法对10 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准确计数。

1. 进行100以内的唱数。

学习运用接数、按群计数、目测数群等多种计数方法计数。

 

基数意义(理解数的抽象意义)

小班

中班

大班

1. 感知5以内数量,学习给5以内的点子卡片匹配等量的实物。

2. 按实物范例的数目或指定数目取出相应的5以内数量的物体。

3.根据数量属性将数量为5以内的集合分类。

1. 感知10以内数量,发现物体的数量不会因其排列方式的改变而变化。

2. 根据数量属性讲数量为10以内的集合分类。

——

 

序数意义

小班

中班

大班

——

学习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正确指出某一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区分基数和序数。

 

 

数的表征系统

小班

中班

大班

用点子等非正式方法表示5以内的数量。

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集合匹配。

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理解数字的抽象意义。

借助百数表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系统,初步理解数系统的排列规律。

 

2. 数量关系——数量的“大小”与“多少”比较、数序、连续量的比较与排序、估数

数量的“大小”与“多少”比较

小班

中班

大班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用计数的方法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

比较不相邻的2个数或3个数的大小关系。

 

   序

小班

中班

大班

在感知的基础上将数量5以内的集合按多少排序。

1.在数量比较的基础上将数量为7以内的集合按多少排序。

2.认识10 以内数序,感知10以内相邻数的数差关系。

理解10以内数量关系的传递性、可逆性。

 

 

连续量的比较与排序

小班

中班

大班

按大小、长短等差异对5个以内物体进行排序。

 

按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等差异对7个以内物体进行排序.

 

按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等差异对10个以内物体进行正向排序和逆向排序。

 

   数

小班

中班

大班

——

——

1.理解估数的意义,对物体数量有初步的数感。

2.根据已知线索,推断未知物群的数量。

 

3.数的运算——数量的分合、数的运算

数量的分合

小班

中班

大班

——

进行5以内数量的分解与组合,体验一个量可以分成两个部分量、两个部分量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总量。

 

1.进行10以内数(除1外)的分解与组合,理解分合中的等量、互补与互换关系。

2.体验数量除二分法以外的多种分合方式。

能对一定数量的物体进行等分,如,二等分和四等分。

数的运算

小班

中班

大班

——

借助实物或情景理解10以内集合的数量变化。

 

1.借助运作、表象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

2.认识“+”“”“=”和加减算式,初步理解算式的抽象意义。

 

(二)图形与空间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的特征、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几何图形的特征

小班

中班

大班

探索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 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进行分类。

2. 认识并命名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椭圆形等。

3.认识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的各种变式。

1. 认识并命名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

2.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并学习等分图形。

 

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小班

中班

大班

借助分割线的提示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

不用借助分割线的提示,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与分解。

用图形及图形组合进行较为复杂的组合与分解,理解其中的组合替代关系。

 

空间关系——空间方位、空间视觉化、空间测量

空间方位

小班

中班

大班

用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学习辨别自己和他人的左右。

学习用符号表示物体在二维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空间视觉化

小班

中班

大班

尝试运用平移、旋转进行图形拼搭。

1. 有意识地运用平移、旋转和翻转进行图形拼搭。

2.探索图形、常见物品中简单的镜像对称关系。

1. 进行图形拼搭时,有意识地预期旋转和翻转的结果。

2. 理解简单示意图中的空间关系。

3.理解并尊重观察三维物体的不同视角。

 

空间测量——长度测量、面积和体积测量

长度测量

小班

中班

大班

——

用首尾相接摆放单位量的方式,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

1. 重复使用一个单位量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

2.理解测量同一长度时,单位长度的长短和所需单位数量之间的相反关系。

 

面积和体积测量

小班

中班

大班

——

通过单位面积(方块)覆盖的方式,体验面积和面积测量的意义。

通过单位面积(立方块)填充的方式,体验体积和体积测量的意义。

 


版权所有:江宁区粮食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772号 电话:52287105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