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江宁区粮食幼儿园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之窗>>个人课题>> 文章

张萍个人课题第二次上传材料

发布时间:2019/12/10 13:53:34 作者:admin 浏览量:2393次

“游戏与儿童学习故事”观察记录表

 

3

观察对象

赵紫涵

观察日期

2017.4.24

观察者

观察环境

(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户外晨锻活动

故事写作线索

 

我看见孩子在这里发生了什么?

(他在哪个区域,玩什么,和谁一起玩,说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他的情绪、态度怎样?)

我认为什么样的学习在孩子身上发生了?

(自我管理、合作、探究、沟通、贡献、归属感)

学习故事

4月份,大班晨锻平衡区增设了新的游戏——闯关,让幼儿挑战在高1.2米,宽0.2米的平衡木上独自行走,该游戏富有挑战性,也让部分幼儿望而却步。

8:35838    晨锻交换的第3次,涵涵站在平衡区注视了10秒左右,走开了,没走几步又回来了,慢慢走到平衡区,当老师问:“小朋友你想玩吗?涵涵默默地点点头,她排在队伍的最后面,眼睛不停地注视着高高的平衡木。

  8:42845     涵涵很谨慎地走在搭在轮胎上的梯子,双手紧紧地扶着梯子的两边,整个身子是弯着的,一步一步向前挪进,当她走到高高的平衡木时,她的腿在颤抖,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半站一会,又蹲一会,她不时想抓住老师的手,老师都有意识推让了(不想让孩子产生依赖),但老师的语言一直鼓励着她:“别怕,勇敢点,没事的,”第二次走平衡木脸上的表情放松了许多……第四次行走时,在老师的提醒与鼓励下身体在慢慢地直立,脸上也微微的绽放了笑容。

 

9:00903    走进教室,当老师与小朋友交流:你们在玩晨锻游戏时有没有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的?紫涵被邀请到,她愣了三秒钟,一边挠头发一边说:“我玩平衡区的时候,一开始站在高高的平衡木上很害怕,不敢玩,现在敢玩了,”老师问:“你明天还愿意选这游戏吗?她连连的点头,老师送她一个大拇指,她脸上顿时绽放了笑容!

 

 

 

 

 

 

 

 

 

 

 

 

 

 

 

 

1.闯关游戏是本阶段刚开展的新游戏,幼儿中有部分是第一次尝试(中小班没有类似的动作训练)当他们走在高高的平衡板上时,所以感到恐惧与紧张。

2.游戏过程中紫涵严肃的表情,犹豫不决的动作,反应出孩子刚玩此游戏时害怕与紧张的程度。

3.孩子一次次情绪的变化已由紧张过渡到较为轻松。在平衡木上行走的动作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说明孩子在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积累高空行走的经验。

我的思考:

可以提供孩子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1.不能因为孩子的恐惧与胆怯,而终止该游戏的开展,教师应用语言、手势、眼神激励幼儿参与到该游戏中,让幼儿在挑战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相信自己能行的!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实际动作发展水平,开展适宜的晨锻游戏,让孩子在锻炼中有所突破与提升。

 

 

 

 

 

 

 

 

 

 

 

 

“游戏与儿童学习故事”观察记录表

班 级

中一班

观察对象

乐乐

观察日期

2018.3.10

观察者

张 萍

观察目的

在不断操作中,让测量的方法越来越精确

观察环境

(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自主区域游戏

故事写作线索

 

我看见孩子在这里发生了什么?

(他在哪个区域,玩什么,和谁一起玩,说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他的情绪、态度怎样?)

我认为什么样的学习在孩子身上发生了?

(自我管理、合作、沟通、探究、想象和创造、归属感)

学习故事

区域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我先来的”“不对,我的椅子先放下的,应该是我先来的才对。”在科学区中,童童和涵涵争吵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肯让步。“那你们挤一下不就行了,材料足够桌子够用的话人数可以多一点的,”一旁的乐乐子说。听完她的劝解,童童和涵涵都坐下了。初次接触测量活动,面对多种多样的测量工具,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有的孩子拿着积木看了好久,有的孩子拿着铅笔在记录单上写着什么,瞧,乐乐小朋友拿着一支新的水彩笔,在沿着桌子边在比划着,嘴里还在嘟囔着:“刚才老师说,这些东西是用来测量的,你们看我的,我在量这张桌子到底有几支水彩笔的长度。”周围的孩子听了她的讲解,也拿出各种物品,开始在桌子边上比划着。当然,部分孩子的测量方式是存在问题的。老师走上前去,告诉孩子测量过程中的要点,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老师的提示和演示下,孩子们继续活动,乐乐也在认真地测量桌子的边,一会用笔测量桌子的边长,一会用积木测量,边测边数一个,两个……结束后,又跑去测量椅子,益智区的孩子在她的带动下,都积极去测身边的物品,其他区域活动的孩子们,眼神都时不时盯着在益智区活动的同伴们。

 

1.活动一开始,对于孩子们的争吵,老师并没有及时干预,而是在旁观察,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的,乐乐小朋友思维很清晰,对于区域活动中人数的要求很明确,能够及时作出判断,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2.乐乐对于测量的操作方法很明确,在其他孩子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她能够很好地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

3.当老师介入适当指导时,乐乐找到更为准确的操作方法,更加激起她测量的兴趣。

4.在乐乐的带动下,也激起其他幼儿操作的欲望,孩子大胆尝试用正确的方法去测量身边的物体。

 

我的思考:

可以提供孩子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1.为了保证区域活动的有效组织,除了材料的提供,主班教师应考虑到每个区域的幼儿人数及班级教师区域指导的合理安排,这是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先决条件。

2.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观察为先,视具体情况再进行介入、引导,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一个交流、解决问题的空间。孩子之间产生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活动中最宝贵的东西,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处理。

3.满足幼儿测量的兴趣,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与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不断尝试,让测量的方法越来越精确。

                                                   

 

 

 

 

 

 

 

 

 

 

 

 

 

 

 

 

 

 

 

 

 

 

 

 

 

 

 

 

 

 

 

 

 

 

 

 

 

 

 

 

 

 

 


“游戏与儿童学习故事”观察记录表

 

中班

观察对象

彤彤

观察日期

2017.12.8

观察者

观察环境

(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数学小组操作活动 (来自区数学教研组素材)

故事写作线索

 

我看见孩子在这里发生了什么?

(他在哪个区域,玩什么,和谁一起玩,说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他的情绪、态度怎样?)

我认为什么样的学习在孩子身上发生了?

(自我管理、合作、探究、沟通、贡献、归属感)

学习故事

 

 

 

 

 

 

 

今天老师组织了一节中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目标: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9:05908    活动导入:彤彤举起手,大声说:“我知道,蜈蚣叔叔袜子的规律,是红绿红绿。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很快萌发了彤彤想帮助蜈蚣叔叔的愿望,她用响亮的声音回答:”我想帮蜈蚣叔叔穿袜子“。

    8:42845  第二次操作开始(根据袜子三种颜色,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彤彤迅速拿起红袜子贴在蜈蚣最后一只脚上,接着贴上绿色袜子,再贴上蓝色袜子,等她贴完第5只脚时,她又从最后一只袜子说说之前排序的规律(红绿蓝),说完后自信的拿第六只蓝色袜子,彤彤把袜子在蜈蚣脚上比划了一下,袜子正面贴上去不对,反面贴上去也不对,袜跟对着蜈蚣脚也不对,她迅速调换了一只蓝色袜子,把袜跟对着蜈蚣脚,发现合不上去时,她上下颠倒一下把原先放错蜈蚣重新调整放正确(蜈蚣的脚面对自己的身体),后面的规律排序彤彤放得特别快速。一边说一边摆。

9:26929   评价时,彤彤拿着自己穿好袜子的蜈蚣,坐在座位上一直举手说:“老师,请我说,请我说。当老师邀请别的同伴讲述时,她却忙着蜈蚣脚上的袜子(撕贴重复许多次)。                                

通过本节活动孩子的表现:

1.彤彤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整节活动中都保持着积极的状态参与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善于发现蜈蚣袜子半范例板的排序规律,拓展到尝试创造新的排序规律,整个活动的两次操作都比较流畅。

2.根据第二片段的观察,彤彤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在第二次操作中,她反复摆弄、调整,最后把放倒的蜈蚣调整正确。

3.在操作中她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边操作边讲述,促使她既快速又正确地完成作业。

 

 

 

 

 

 

 

 

 

 

 

 

 

我的思考:

可以提供孩子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1.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应适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层次递增的小组操作中,通过幼儿对材料的观察、操作、调整,以及教师适度的指导,让每位幼儿尽可能达到活动目标。

2.可以将该活动材料延伸到班级益智区,放手让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寻找更多规律排序的方法。

 

                                                           江宁区粮食幼儿园

 

 

 

 

 

 

 

 

 

 

 

 

 

 

 

 

 

 

 

 

 

 

 

 

 

 

 

 

 

 

 

 

 

 

 

 

 

 

 

 

 


“游戏与儿童学习故事”观察记录表               

 

中一班

观察对象

宁宁、欣欣、成成、凡凡

观察日期

2019.2.27

观察者

观察环境

(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智慧坊

故事写作线索

 

我看见孩子在这里发生了什么?

(他在哪个区域,玩什么,和谁一起玩,说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他的情绪、态度怎样?)

我认为什么样的学习在孩子身上发生了?

(自我管理、合作、探究、沟通、贡献、归属感)

学习故事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智慧坊的墙面,结合他们所熟悉的“小猪盖房子”的故事情境引入游戏的内容,从而激发幼儿帮助小猪修补墙面的兴趣。

    今天宁宁、欣欣、成成、凡凡小朋友玩起了“小猪盖房子”的游戏。很快他们便把那些规整摆放的圆形、三角形、方形修补结束了。

这时欣欣走进智慧坊,她拿起了小正方形的“砖块”准备填补大正方形上去,可是并没有成功,于是,她又换了一个1/3圆放进去,可还是没有成功,她开始求救于老师,这时,宁宁走过来说:“我来吧”。他拿起了4个小正方形的“砖块”转了转,角对角、边对边的将这块大的正方形“墙”填补起来了。现在只剩下需要组合的“砖块”了,欣欣拿起了2小半圆,拼好了一个大圆。宁宁拿了1/3圆,思考一会儿,走到了一个大圆处,他将手里的“砖块”放进去感觉不对又拿出来,他停顿了一会儿,思考后,将那片又放了进去,又找来了一块,将两个放到了一起,这下,他发现了秘密,用三块“砖头”拼成了一个大圆。

此时的成成和欣欣正在尝试拼另外一个大圆,欣欣和成成各拿了1/4圆,摆放进去后,并没有成功拼成一个圆形,宁宁也参与了进去,他拿了一个半圆形的“砖块”,三个小朋友不停的变换着位置,在宁宁的指挥下,终于将圆形成功的拼了起来。

 

 

1.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小猪盖房子”的游戏中。

2.在图形转换中,孩子们能主动的互帮互助,共同挑战有难度的的图形组合。在不断尝试摆放中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3.在游戏中,很容易看出,四名幼儿首先选择了修补没有难度的规则摆放的图形,而且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完成,符合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

4.在第二个层次时,出现了差异性,欣欣经过了自己的反复探索,但她只是单纯的把图形进行了对比跟摆放,没有成功后便选择了求助,而宁宁在摆放时进行了有效地观察,能够根据图形的位置调整手中“砖块”的位置成功摆放。

5.欣欣在观察了宁宁的方法后,在组合图形时,也尝试了摆一摆、转一转的方式,成功的将两个半圆形拼成了一个圆形,形成了同伴间有效地学习。

我的思考:

可以提供孩子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1.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多观察周围的物体,感知它们的图形组合关系。

    2.循序渐进让幼儿感受图形与组合的关系,如:先采用画有分割线的图形底板,让幼儿按照分割线寻找相应的形状以拼成整个图形,再到幼儿根据自己的思考自由选择形状拼成整个图形等。

    3.在保留原有墙面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组合拼搭图形的墙面,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让每个幼儿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

    4.集体分享在为“小猪“修补房子的过程中的成功与困难,与幼儿讨论解决难题的方法,并用图示的方式帮助记录,促进师幼、幼幼之间的相互学习。

 

                                                     江宁区粮食幼儿园

 

              

 

 

 

 


               

 

 

 

 

 

 

版权所有:江宁区粮食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772号 电话:52287105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