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江宁区粮食幼儿园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园本培训>>园级菜单>> 文章

幼儿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初探

发布时间:2019/11/22 17:28:22 作者:admin 浏览量:3831次

幼儿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初探

粮食幼儿园  王蓉

一、幼儿探究的特点是什么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他们往往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

2.幼儿的科学探究还具有很大的失误性。

3.幼儿对事物及其现象的解释受其认知特点 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常常具有自我中心主义和拟人化的色彩,具有“非科学性”。例如:为什么会下雨?

二、什么是幼儿园科学教育?

1.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过程。

2.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

3.是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例:猪  冬瓜(图片与实物)

三、探究需要什么?

1.环境与材料的支撑

案例:中班《什么东西可以吸水》

材料准备:布制、海绵、石头、塑料(塑料布、

塑料玩具、糖果纸)、纸料(各种各样的常见纸)

橡皮泥等

这个教师设计的实验怎么样?有没有问题?

主要问题在哪里?

中班3-5种即可,布制、海绵、石头、塑料、纸料。

2.教师恰当且丰富的科学背景知识;

3.教学策略;

4.教学材料是否明确指出了安全问题并提出了适当的防范措施。

例如:《蛋宝宝浮起来》

盐、味精、糖,那个材料能让蛋宝宝浮起来?

四、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

韦钰部长:

探究式科学教育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它大致包括:

1.根据实际情境、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

2.对问题解答进行推测;

3.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

4.收集和整理数据;

5.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

6.提出新问题。

在有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倡导:使幼儿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真刀真枪”做科学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的本质。

五、探究式科学教育七步骤:

提出问题→进行推测→观察和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或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问题→将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第一步:确定探究的题目(主题),提出问题——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情境之中。

1.这些主题与幼儿的直接经验相关(熟悉);

2.幼儿通过简单的“动手做”活动就能够理解主题(幼儿年龄特点);

3.这些主题能够运用在符合幼儿水平的实际问题解决之中(身边);

4.这些主题对于确保幼儿安全以及促进身体和情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5.这些主题提供的实验和观察中,可以使用一些低成本或无成本的材料;

6.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

例:史前动物、月球、风、生物“克隆”技术、各种各样的电梯、蚂蚁这些主题中那些可以作为探究性科学活动?其余可放在区角。

案例:

1.院子里的蚂蚁从哪儿来?蚂蚁住在哪里?

2.蚂蚁长得怎么样?它有鼻子吗?

3.蚂蚁吃什么呢?是爱吃豆子吗?

4.蚂蚁怎样传递信息?

5.蚂蚁怎样搬运东西?

6.蚂蚁怎样生宝宝?……

你会选什么问题来引领孩子进行探究?为什么?

选择适合于幼儿发现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必须能反映出某一领域的关键概念,同时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促进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情境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对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教育价值的判断,即顺应——生成途径;

二是创设既有教育价值又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情境,教师将儿童引入情境,让他们观察和获得有关的信息,逐步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即预成——转化途径。

第二步推测与讨论——孩子们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

教师指导注意:要积极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要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原有经验进行充分的猜想和假设,提出自己对观察、实验的想法和做法。特别注意,教师要引导幼儿有依据地进行推论,鼓励幼儿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推测而不是瞎猜乱想。经过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讨论得出自己或小组有依据的预测,并尽可能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

例:沉与浮

1.一言堂,让一两个孩子的推测与想法取代了其他孩子。

2.未注意引领。

第三步进行实验和观测——幼儿学习获得事实依据和实证材料。

教师注意:

1.要尽可能让幼儿直接接触实际客观世界,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客观世界。(石榴)

2.实验要在可重复和可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变量要尽可能单一和容易观测。(什么会变)

3.鼓励幼儿使用简单的定量测量工具。

4.不过多干预,但要给予必要的帮助。

怎样做才是不过多干预,给予必要的帮助?

(1)保持必要沉默,倾听幼儿的想法,观察幼儿的做法,思考和判断幼儿需要和已经达到的水平;

(2)为幼儿提供材料上的支持和帮助;

(3)在幼儿发生情感危机感或遇到挫折时给予必要安慰、支持和鼓励、引导和帮助;

(4)记录重要信息,如孩子们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主要观点,所有的帮助;

(5)进行必要的提问,通过提问、建议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向科学概念和原理迈进。

教师在设计与组织“实验和观察”时易出现问题:

第四步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它们转化成证据——幼儿学习对事物的客观描述。

随着实验和观察的进行,在不同的阶段,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幼儿用适宜的方式记录活动的信息。

孩子记录的方式:

图画、符号、表格、简单的文字、照片

例:沉与浮、磁铁

孩子记录的内容:

记录活动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步骤

油菜花   菊花

孩子记录的形式:

记录可以个人、小组和集体等不同形式

孩子记录的指导要点:

指导幼儿把握好记录的时机和内容,以免错过重要信息

第五步表达交流——幼儿学习表达自己和倾听别人。

1.倾听鼓励并重复幼儿关键陈述。

2.发现并引导幼儿关注自身探究结果的矛盾和不一致。

3.发现并引导幼儿关注同伴间的差异、矛盾,使他们懂得每个人都可以对同伴和老师提出质疑,但争论必须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

4.教师综合幼儿的观点,选择幼儿的表达方式作为对结论的描述,或以幼儿的实验和经验为背景,使用比较准确的,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来描述概念和原理。

5.引导幼儿把最后的结论和自己最初的想法(设想)作对比,从而改进原有的想法。

教师作为幼儿建构知识帮助者和促进者,应该:

1.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及发自内心的赞许,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幼儿学习动机。

2.坚决地维护幼儿的自主性。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4.为幼儿创设真实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幼儿主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5.和幼儿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班,展开讲座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引导。

6.帮助幼儿建构知识的意义。

探究式科学教育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探究可以在科学与技术两种活动中进行。

2.探究应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要与其他方式相互补充。

第六步提出新的问题

第七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科学为生活服务

来源于生活,反馈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育,不仅可以保护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发展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儿童情绪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科学探究活动既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经历,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QQ图片20191122173022.jpg  QQ图片20191122173031.jpg

 

版权所有:江宁区粮食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772号 电话:52287105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