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种植 幸福成长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对周围植物及其生长情况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幼儿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感受收获的快乐;在亲子种植活动中感受陪伴的成长快乐;在种植区域中感受探索自然的快乐。让幼儿萌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收获与成长的快乐,同时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种植活动是我园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每一次种植活动都能把孩子们带进神秘的大自然,幼儿不但体验到播种、栽培、收获的整个过程,而且知道了蔬菜的来之不易。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了爱惜蔬菜、不挑食的好习惯,同时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种植地劳作技能、学会了观察记录,养成了爱提问、善提问的好习惯,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已有经验。
【关键词】课程资源 种植活动 收获 成长
【正文】
一、改造生态互动环境, 共创种植乐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园建于1991年,温馨的小院不太大,但就是这样的一所小院一直以来都被老师、孩子和家长们关注着、喜爱着……自参加区课程游戏化项目和市级课程基地以来,幼儿园的环境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在这儿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正在努力打造的这样一所“原生态童话小院”。 2018年初,通过全园师生热烈讨论,园部课题组审议,大家一致决定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利用现有资源在园内开展有意义的种植活动。在现有空间的条件下,集思广益,努力创设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种植场地,栽种不同品种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引导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真实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萌发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孩子们体验和“蔬果苗”共成长的快乐。我们希望能够立足儿童的经验,营造生态自然、自由自主的种植环境,并让儿童成为环境的主人。
种植主题怎么来?如何确定种植主题?怎么开展种植主题呢?
本着“落实《纲要》,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幼儿园应结合种植课程实际情况,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课程审议的寻求上。什么样的课程是最有效的?我们把它定义为:只要能激发本园教师、幼儿、家长参与种植活动的热情,促进其发展,提高已有经验和水平,就是行之有效的课程。为此我们开始了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和不同对象的研讨活动。
老师们了解、理解资源形态结构、范围等与幼儿的特点兴趣,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游戏、学习需要选择资源,适度、适量,然后进行分析、提取资源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核心价值, 最后探索资源与幼儿的互动形式,多通道、多形式、原有的经验、新的经验。除此,我们还开展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等不同对象的研讨活动。从而形成了各年级种植课程预设网络图。
二、巧妙规划种植空间
首先园领导、教师和班级幼儿实地考察了幼儿园原有种植区域,考察后,孩子们回班和老师共同开交流了场地规划、需要增添的种植器皿,于是大家齐动手,开始了各班种植区域的打造。有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发现、吸取更多的教育智慧。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幼儿为本”,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本着自然和生态教育的理念,和幼儿共同打造集自然生态、趣味探索、自由自主的种植环境,形成有玩、有学、有乐的种植乐园。
为此,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种植课程中来,将班级自然角、户外种植园地、围墙周边花木丛等场地进行合理的开辟和改造。将幼儿园围墙边的花木丛进行删减,结合原有的种植园地,开辟了多块种植区。
作为每个班级自己的种植区域,各班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种植适宜的蔬菜和农作物。根据“后院种植区域背阴,日晒不充足”这个现有情况,我们选种了不太喜欢日晒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以满足“多样化种植”的场地需要,我们还在幼儿园围墙边增添了两组水池,不但可以供孩子洗手,也方便幼儿随时取水浇灌植物,角落里放置一些家长收集来的缸、盆,来收集雨水,进行另一种方式的植物灌溉。园中有小麦、玉米、花生、油菜等根据季节种植的实践性研究的农作物,还有其他时令的蔬菜、水果等。
为了便于幼儿在种植园里劳作、观察和学习,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了水壶、水桶、锄头、篮子、雨靴和雨衣等,还有尺、放大镜、纸笔等用以观察记录的工具,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和同伴一起分享。这样一个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多元互动自然生态环境,让幼儿可以观察到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可以体验亲自动手种植的乐趣,感受到植物开花结果带来的成功喜悦。
三、科学设置种植内容
在种植项目活动中,教师不是课程活动的预设者,而是与孩子在构建课程互动中的一个推进者。教师与幼儿进一步审议——预设网络图——后期师幼共建网络图,不断调整种植课程的同时,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孩子们分为多个小组,种植区也分为了多个板块,每组小朋友的种植在种植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每组小朋友种的植物都不一样(事先讨论好了什么地块种什么有利于什么植物生长)。在老师和志愿者家长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开始自己尝试种植,体验种植的快乐。选种依据和种植内容如下:
选种依据:1.季节特征;2.幼儿年龄特点;3.幼儿兴趣点。(通过调查表统计筛选出种植内容)
小班组上学期选种内容:番茄、辣椒、茄子。
小班组下学期选种内容:大白菜、胡萝卜、芹菜。
中班组上学期选种内容:红薯、花生、玉米。
中班组下学期选种内容:大蒜、萝卜、茄子、茼蒿、香菜。
大班组上学期选种内容:黄瓜、瓠子、西瓜、丝瓜、南瓜。
大班组下学期选种内容:小麦、油菜、豌豆。
四、充分发挥种植价值
陈鹤琴说过:“孩子们能想的,让孩子自己去想,孩子们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去做。” 由于幼儿园丰富的植物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最佳的探索场地与机会,幼儿园结合“多元互动”课程理念不断深入研究、挖掘,追寻“真实”“有趣”的种植内容,促进幼儿快乐幸福成长,目前各班级形成了多个课程故事:“番茄行动”、“玉米宝宝生长记”、“红薯生长记”、“一起种西瓜”、“遇见花生”、“茄子的秘密”、“寻瓜记”等,满足儿童的需要,拓展幼儿的经验,鼓励幼儿“动手中学习”、“观察中学习”、“体验中学习”,根据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尝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获得成功的喜悦。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大班幼儿的真实案例《黄瓜、瓠子种植发现之旅》。
(一)活动缘起:美丽的春天,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又到了春暖添绿的时候,我们在迎来多彩春天的同时,其中瓜果家族以其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来源,生活中孩子们与瓜果密不可分,常常会在餐桌上相见呢!大三班的孩子在这个春天里,对瓜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这些瓜果怎么长大的呢?孩子们特别想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于是带着好奇,我们的孩子开始了“黄瓜、瓠子”种植之旅。
(二)重点活动实录:
故事:黄瓜苗与瓠子苗有什么不同?
扬扬:“看,我们的黄瓜苗,一片一片长大了,好多啊!”
小蕊:“不对,不对,这不是我们种的黄瓜,它们长得不一样!”
静远:“哪里不一样?”
原来我们的种植框里不仅有黄瓜,还有瓠子,两种瓜苗,他们外表看起来差不多,可是细心的孩子们发现了好多不同!
这个问题出来后,孩子们对两种植物苗进行了观察比较后发现:
两种植物苗它们的叶子不一样,瓠子苗的叶子形状有点像“爱心”,黄瓜苗的叶子边上是尖尖子!
瓠子苗摸上去很光滑,黄瓜苗摸上去刺刺的!……
“黄瓜可以生吃,那瓠子能生吃吗?它们还可以做什么?”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教师感悟:只要有观察,就会有发现。在对两种瓜苗进行观察时,细心的幼儿会发现它们叶片之间的不同,而这种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知识相信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幼儿观察、发现时,教师要引导他们继续沿着问题去探索,尊重、肯定、支持、倾听他们的发现,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地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五、师生共享种植收获
1.种植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学者杜威均认为,兴趣是刺激的最好形式,幼儿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让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完成探究和发现呢?关键在于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和验证,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问题的答案。黄瓜、瓠子是怎么长大的?它们的籽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瓜儿有什么营养价值?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幼儿自己动手进行瓜儿种植活动,在这期间播种、除草、施肥、收获等,使幼儿看到了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种植瓜儿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对瓜儿生长过程的探究兴趣,还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中了解到许多瓜儿种植的科学知识,掌握了简单的种植技能,培养了幼儿的劳动习惯。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照顾、懂得了爱惜,这些对幼儿而言显然十分可贵,每天去看看瓜儿们的变化,用心记录着它们的成长,已经成了幼儿的一种习惯、一种牵挂。
2.种植活动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获得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在“种植黄瓜、瓠子”“瓜苗被虫子吃了怎么办?”“各种瓜苗之间的比较”“爬山虎来了怎么办?”、“观察长大的黄瓜和瓠子”等活动中,全方位、多感官地感知瓜儿的生长情况,了解了它们的生长情况,知道瓜儿之间的不同等,并能用数字、图画、符号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当 “瓜苗的叶子无故被虫子吃了”这个问题出现时,孩子们会先想办法尝试,探究泥土里的秘密,并邀请奶奶和大家一起治虫,保护瓜苗的生长。整个活动,老师既是一个学习者,又是以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其中,和幼儿一起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实践经历会让幼儿在今后遇到问题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解决。
3.种植活动让幼儿在同伴合作中成长
在种植过程中,要鼓励幼儿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也引导幼儿听听别人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答案,从而拓展自己的经验。同时,在活动中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比如在移栽瓜苗的过程中,幼儿一个人拿另一个人挖;在给瓜苗搭架子时,一个人要扶着另一个人绑绳子;在收获瓜儿时,有的采摘、有的搬运、有的将瓜儿装到篓子里,这样的小组合作,也让幼儿懂得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协商。
种下一棵棵小苗,许下一个个心愿,所有的老师都在与孩子们一同种小苗。种植的意义在于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精心地照顾、静静地等待它慢慢长大。就像孩子一样,每一天都不同,都会给老师带来不同的惊喜。今天的种植真正体现了种植园地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同时又能让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愿我们的用心和爱心能滋养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爱的小苗与幼儿相伴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