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粮食幼儿园科学教研组活动小结
(2018—2019学年度 第二学期)
时间的流逝,分秒的飞逝,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学期园科学教研组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换位式”的品味反思中,——拓展探索深度。
本学期,我们学科组掀起了“模仿课”的浪潮,老师们一点也没有畏难和退缩情绪,相反都给予了极高的热情,从中体现出的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更是值得我感动。特别是我们的新老师也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回顾本次活动,虽然我不是执教老师,但我也是积极的参与者、研讨者与组织者,在活动中也有许多收获与感悟:
1.集体智慧的结晶——制定研讨内容。
在4月初,我们就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制定出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再结合我们园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制定出活动内容、执教教师、幼儿上课人数、材料选择等,然后分组研讨活动流程。分别由组内的老师来执教。在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发表自己的建议和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充分体现了教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2.取长补短——讨论教案。
在研讨活动中,我们先看视频,学习原执教老师的优点,看看她是怎么上的,她为什么要这样上,然后分组讨论,对教案只进行了轮廓式的设计,更多的细节还要执教教师自己领悟。这回,执教教师把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和老师们交流。学科组老师们都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把自己好的教学方法和执教老师们进行交流。
3.团结协作——材料准备。
可能每个老师都知道,作为科学领域的活动,要准备的材料总是很多,课前要准备的一切工作,我们老师都是其乐融融的一起去准备,好像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一样。
4.上课与评课。
总的来说,每个教师都准备较为充分,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活动,而且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年轻老师富有激情,老老师较为沉稳,语言精练、清晰。从活动的时间来看,老师们的执教一次比一次精彩,一开始因为教师和孩子第一次因此活动内容而合作,所以在教学时间的把握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与历练,老师与幼儿的合作越来越完美,老师的提问很有针对性,语言也较为精练,教师示范讲解很到位。我从各位老师身上,不仅学到美术知识,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也感受到了老师们的人格魅力。
最后,感谢科学教研组全体老师的辛勤付出,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科学组的业务学习,我们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探索,脚踏实地的做好教科研工作。在幼儿园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游戏既是科学活动的内容,又是科学活动的实施途径。将科学探索活动隐藏在区域游戏中时,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也许从头至尾都是“玩”的过程。正是在“玩”的同时,不自觉地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自发性的科学观察和发现。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