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江宁区粮食幼儿园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之窗>>个人课题>> 文章

张荣梅2018个人课题申报表

发布时间:2018/10/26 14:19:41 作者:admin 浏览量:3025次

江宁区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二

课题名称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

1.教学游戏化:教师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学习者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游戏化是课程组织游戏化的一种形式,是把游戏的机制引入到教学中,把教学当作游戏,,使教学过程变为愉快、有趣、轻松,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性的教育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利用和调动学习者的自愿心理,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目的性活动之中,让学习者热爱学习,享受学习,促进学习者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2.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是把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数学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3.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的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纲要》十分强调游戏对于幼儿的作用,它是幼儿的生命,所谓游戏化,让大班幼儿在活动中去体验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生命赋予的活力和乐趣,所谓生活化让大班幼儿能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常见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知识。幼儿园《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大班幼儿数学的发展目标的达成,建议教师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

学的有用和有趣,引导大班幼儿理解数概念,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广大教师都十分重视游戏的开展,但是,老师们更多重视的是区域游戏和各类体育、音乐、智力游戏,对数学教学中有机运用游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1)许多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长期以来一直是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以教师的技能传授和幼儿机械的练习为主的数学教学,孩子注意力集中地时间特别的短,体验和发现不够。

   (2)游戏形式化。有部分教师将游戏活动和幼儿的数学教学尝试整合,但是,存在这形式化的现象,游戏成为一种摆设,游戏的运用只是为了调节气氛,不能和教学的目标、幼儿的有效学习融合,不能很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3)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

    (4)部分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研究的深度不够,还停留在零星的经验、总结上,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和模式。

 鉴于幼儿喜爱游戏,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巨大价值,以及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现状,我们确立了《数学课程游戏化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有利于形成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的环境。

    (2)通过研究,有利于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形成数学课

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

(3)通过研究,有利于建设数学课程游戏化的资源库。

    (4)通过研究,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它使幼儿心情愉

悦,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形成有利于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的环境。

(2)探求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形成数学课程游戏化实施的教学模式。

(3)建设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的资源库。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的研究。

(2)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方案设计的研究。

(3)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的研究。

(4)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资源建设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过程:

准备阶段 (2018年7月—2018年12月)

(1)成立研究小组,以大班年级组为单位,明确分工课题组成员的任务。

(2)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中学习查阅资料,多

种形式的研讨,明晰教育理念。

 (3)拟定方案,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 (2019年1月—2019年10月)

1.举办讲座。我们通过园培学习《3-6岁幼儿发展指南》新理念的专

题报告。本课题负责人要多次为大班教师进行“数学课程游戏化教育”专题培训。

2.组织课题组成员向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学习先进经验。

3.创设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环境。

    (1)充分挖掘大班一日生活各环节(入园、盥洗、进餐、如厕、值日、收拾、整理)的数学教育因素,确定生活各环节的数学教育目标。

(2)根据大班数学课程实施的需要,在教室、公共区域创设游戏化

的环境。

4.构建大班数学游戏化活动区域。

(1)根据教育目标投放玩具、材料。使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学

数学,再在实践中生活中体验数学重要和有趣。

(2)创建数量充足、种类多样、材料丰富、与大班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充分挖掘各个活动区(益智区、建构区、美劳区、角色区、

表演区等)数学教育因素,确定各活动区的数学教育目标。

5.建设数学课程游戏化资源

   (1)通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研讨、评优活动,创编游戏开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适合本园特点、有效促进大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大班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教学影像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大班课程资源库。

(三)总结阶段(2019年11月—2020年6月)

    结题准备,做好以下工作:填写结题鉴定申请书,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研究资料的整理归档、鉴定会的准备。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幼儿发展指南》、《幼儿园游戏教学》、《幼儿园数学教学法》等相关文献,收集与大班课程游戏化研究有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领悟,明确指导思想,

了解前人研究的结果,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 

2.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价值的取向取决于幼儿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结果。行动研究结果是检测课题绩效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平等和谐的师幼交互活动观察记录幼儿在现实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分析判断其学习和发展的状况,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促进幼儿的活动向

纵深发展。

3.案例研究法: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教师针对游戏活动的开展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大量的案例,发现活动设计的

亮点,反思活动中的不足。

4.经验总结法:定期对大班游戏化课程教学活动进行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成果进行汇总。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条件: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大班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主持人为江宁区骨干教师及教科研片长。作为园教科室主任有能力带领大班老师们深入的学习和开展活动,并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课题组成员都是从事幼儿保教保育的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科研能力。

 3.本课题能够引领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我园科学保教水平,有效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我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能够全面提高我园学前教育质量。

     4.此课题在幼儿数学教学中,一日生活中,处处时时紧密联系,对于完成课题有足够时间上保障和思考空间。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幼儿园室内室外、公共区域创设数学课程游戏化环境的创设案例

2.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方案      

     3.大班数学课程游戏化教学案例集

     4.数学课程游戏化的资源库  

     6.研究报告  

区教科室审批意见



版权所有:江宁区粮食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772号 电话:52287105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