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江宁区粮食幼儿园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师幼风采>>教师成长>> 文章

张萍论文分享

发布时间:2019/6/10 15:54:52 作者:admin 浏览量:3442次

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发展的研究策略

                   ——基于我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案例谈

【摘要】

近几年来,在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引领下,游戏成为一种能够实现学前教育独特价值的有效载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该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游戏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自然情境下的“自由”活动,一线教师能够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如照片、录像录音、文字描述、表格记录、作品分析等)对幼儿个体、小组或集体游戏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并根据计划择取有价值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发现幼儿的行为、意图与需要,进而推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的要求,依托园所“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背景与操作经验,择取幼儿园角色游戏为观察视角,谈教师在观察记录层面的操作经验与记录方法。

【关键词】角色游戏  幼儿  观察   策略

【正文】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而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理发店等等,它是幼儿最喜欢且参与度最高的游戏活动。因此在角色游戏过程中我们教师能够接触到最真实的幼儿,丰富观察信息,从而进行自然情境下持续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以更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学习发展的兴趣、经验水平、社会交往能力等。但是由于教师自身观察能力水平的缺失、对幼儿发展概念模糊、观察记录方法经验的不足等因素影响着我们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客观且有针对性的观察,影响我们对幼儿的客观分析,导致个人保教工作质量的成效与课程实施的缺憾。

一、基于现实状况与案例谈问题

1.基于个人课题研究阐述观察问题——依托2017年的个人课题《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在个人课题的有效开展中,以本园中班12位教师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交流的课题分析报告为基础,中班年级组12名教师(两名区学科带头人、两名区级骨干教师、三名园级骨干)基于观察能力的四个层次——确定观察目的、运用观察方法、筛选有价值信息、分析解读童心,我们大多数教师“具有较高观察的意识,但观察的计划性不高,日常的观察行为更多偏向于随机观察;教师了解一定的观察方法,但是对于辅助观察记录的方式不能较好地运用;我们明确在记录中体现记录对象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但是在记录时辨认有效信息、选择观察场景、以及记录内容的客观性和有价值性方面的能力缺乏。总体来说教师们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形式方法,但是她们的记录活动还欠缺科学性、系统性和具体性,缺乏观察记录的专业知识。”

2.基于观察案例展开具体问题——收集幼儿园小、中班日常角色游戏的观察案例

(1)2018年4月某小班“娃娃家”观察记录片段

事件:航航在娃娃家先用肉块、青菜叶、胡萝卜做了一个“汉堡”,自己在那边吃了起来,边吃还边说:“汉堡包真好吃,还有大肉哦,老师你想吃吗?”“想吃”老师回应道。“好的,我一会给你做”航航说完就在娃娃家的厨房里做了起来,先拿了两块面包,再用……

评述:航航能够围绕一个主题,能够坚持游戏并做好。把生活中的事物以及生活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游戏中。语言表达清楚。在游戏过程中追求自我满足。

分析:经历初始阶段的观察记录后,园所组织的专题理论培训《幼儿园常用的幼儿观察记录与评价幼儿的方法》,理论知识能较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有效融入一日生活。园所本学年的观察记录,教师避免了主观性的判断与繁杂的记录信息,增添后期的跟进评价,但是观察的目的性、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有价值信息的筛选等能力较为缺失。

(2)2018年5月某中班“大银行”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昊昊、航航

对象年龄:4岁9个月

观察者:王禹

幼儿及成人人数:幼儿3名,成人2名。

观察地点:角色游戏区“大银行”

观察时间:5月8号10:16—10:28          

观察目的: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发展水平。

观察内容:目标儿童在“大银行”游戏活动中的语言运用与表达的能力。

观察方法:叙述法、目标儿童观察法、事件取样法等。

事件:昊昊来到“大银行”的游戏区域,拿出“藏”在底座盒子里的儿童钱币吆喝起来:“谁要钱啊,谁要钱啊,免费大放送咯……”。航航在昊昊吆喝后来到大银行的柜台前:“哪里发钱啊,给我发点呢!”,随后昊昊从钱柜中抓出一把钱给航航说:“喏,给你一百块。”航航接过一看,就叫了起来:“这些都是假钱,傻瓜。我去玩陀螺了……”看看航航要走,昊昊在后面手里拿着一硬卡片:“要不然给你儿童乐园的会员卡吧“可以航航头也没回就走了……

评述:他们能够从生活中的银行、会员卡、房产买卖、儿童游乐场等内容迁移至个人的游戏活动中,丰富游戏的内容与玩法。而对于游戏内的“钱币”,昊昊没有准确的概念,只是自主游戏的工具。航航对于游戏的选择与参与有自己的想法,他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

分析:表格式的记录形式有效地帮助我们改变了观察记录的随意性与无目的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观察目的与观察内容的选择、观察方法的运用、有价值信息的筛选以及后期评述跟进的实施有待进一步的实践研究。

综合日常园所的观察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角色游戏区的活动中,教师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记录、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等等诸多问题是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研究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与行动研究的。

二、结合现实问题与角色游戏析缘由

观察问题缘起何处?

1.观察缺乏目的性

由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保教特殊性,一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较多的时间运用于游戏的创设与指导,而较少地分配精力与时间进行专门地观察记录活动,因此在观察要求日益凸显的过程中随意性的观察占教师日常观察的绝大部分。

2.观察方法呈现单一   

由于幼儿园课程设置、园本培训内容制定以及个人学习领域选择在观察记录能力层面的缺失,导致我们一线教师在观察记录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上较为单一的使用文字记录、照片、表格等,而较少地涉涉及“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的系统性观察方法。而且对于幼儿个体的认知、角色游戏的价值认知缺乏实证案例,也影响着观察记录的实效。

3.“标签式”观察记录

一线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对于幼儿的认知经验,特别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特定年龄段或特定性格特征的幼儿形成了概念性的认知判断,往往也容易使我们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进行“判断式”、“标签式”的记录。而倡导实证研究则需要我们结合计划,有选择地把我们看到的具体的幼儿行为、表情乃至时空场景记录下来即可。

三、依托具体问题行策略

在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后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意图、需要,并借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全面概念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意图与需要进行有效的教育跟进。那么教师如何做好观察者?解读者?引导者?

1.明观察目的——有备无患。

2017年我园结合“幼儿园结合课程游戏化精神”设计相应的儿童观察记录表,在确定观察主题的前一天完成表格:

幼儿姓名:(小名或代号)

年龄:(具体到天)

观察者:(教师姓名)

观察时间:(具体到几月几号几时几分,持续多久)

观察地点:(具体到某一个场景)

观察目的:(要了解或解决什么问题)

观察内容:(确定在观察过程中要收集那些信息)

使用方法:(整个观察记录的过程运用的方法)

表格中的观察地点、观察目的、观察内容,都围绕角色游戏进行观察,我们可以有以下的尝试:

举例1:中班《娃娃家》

观察目的:观察娃娃家区域中一群4岁幼儿的表现

观察内容:幼儿是否互动并参与精细化的、长时间的想象游戏。”

举例2:中班《秦淮小吃》

观察目的:观察一位目标儿童在玩小吃店时与同伴的互动。

观察内容:观察并记录他们的互动时使用的语言。”

角色游戏区中我们该如何操作?首先我们需要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征与能力水平,确定在角色游戏区中重点关注幼儿的哪些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我们的观察目的与内容。如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他们喜欢重复操作,喜欢摆弄多种材料,因此我们观察的重点就可以设置为幼儿操作材料的能力;中班:伴随认知经验、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游戏步入初步合作,交往阶段,在游戏中常常出现交往互动的资源,因此我们的观察重点就可以设置为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大班:幼儿处在合作游戏的阶段,角色游戏过程中重点落在角色的创造性表现,同伴间的合作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角色游戏本身的游戏空间、材料也是辅助我们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资源。

当然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概念、目标,我们可以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等专业书籍中继续深入学习,便于我们在制定计划过程中目的与内容确定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2.习观察方法——物尽其用

观察方法的理解也需要我们在观察前学习内化。观察方法有哪些?适用于什么样的活动?在角色游戏区中,我们一般采用的观察法有以下两大点:

(1)定性观察——叙述/叙事(白描)

叙事记录就是指被观察者在自然状况下所发生的行为被客观完整的记录。他人不在场看到记录也能了解现场情况。除了文字符号记录外,照片和录像可以在连续记录后进行完善和补充。

在角色游戏区中叙事式的观察记录方法常常用于记录幼儿操作材料的过程,社会交往的语言内容等,这些客观具体且还原现场的记录,能够在不断跟踪观察的积累中真正把握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为有效跟进提供依据。

(2)定量观察

事件取样法:以选取特定行为或事件作为观察样本。具体操作:确定观察什么行为或事件;设计记录表格。表格设计须包含行为时间发生的背景,详细的过程、结果、影响等,最后到现场观察所选行为或时间。运用事件取样法,需要预先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并对其下操作性定义或进行分类。然后了解这类行为或事件的一般状况,预先考虑观察要记录的内容,选择最有利和最恰当的场合和时间进行观察。

例:《中一班角色游戏区观察记录表》

观察背景:角色游戏《超市》——售货员

等级划分及其描述备注:

 主动大方:A、主动大方地与顾客打招呼;B、在教师的引导提醒下招呼顾客;C、自己或在教师的引导提醒下均无反应。

 表情自然:A、面带微笑;B、面无表情;C、眉头紧锁、嘴角下垂或其他不良情绪表现(哭泣、扭捏等)。

    眼神关注:A、眼睛自然关注顾客;B、眼神瞥向一方视线方向未涉及顾客对象或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语言表现:

表达:A、自然清楚、有礼貌(“你好、请”等);B、音量较小,语速较快,语句不清晰;C、无声音表现。

倾听:A-倾听顾客的需要,并积极回应;B-未倾听顾客的表达需要,无语句或动作回应。

互动

表现

编号幼儿

主动性

表情

眼神

语言表现

表达表现

倾听

1






2






3






时间取样法: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按照特定的时段观察预先确定好的行为,或者按照预先规定好的行为分类系统将行为归类。具体的操作:确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抽取具体代表性的时间,确定观察时间的长度、间隔,规定观察行为类型和操作定义,制定观察记录表等。

例:《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社会行为记录表》

(以30秒的时间为间隔观察,观察幼儿的行为是否出现了特定的行为。每隔15秒作记录,休息15秒再观察下一位幼儿。数字代表幼儿的名字)

行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与其他幼儿合作良好












没有与其他幼儿合作












表现外向、友善的行为












表现攻击性的行为












表现独立的行为












表现依赖的行为












居领导地位的行为












很受其他幼儿的欢迎












没有很受喜爱和欢迎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运用于我们角色游戏中,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自我学习过程中多涉及相关的操作经验类书籍,如《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等等。

3. 择价值信息——有效放矢

首先在角色游戏的观察过程中,我们需要找一个地方足够近的能看到和听到幼儿,而又足够远的不被幼儿发现或打扰幼儿。因为幼儿在有老师特意关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不自然、不真实”的行为表现。

进行观察记录时,需要结合观察目的与内容,依托具体可实践的观察记录的方法客观具体地描述幼儿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包括场景、时间等。例如在角色游戏“超市”中需要关注售货员的社会性交往,我们可以借助上述事件取样的方法,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社会性互动方面的态度、表情、语言表达、倾听等等。如果我们需要记录售货员的语言表达内容,我们则运用基本的白描记录,记录幼儿的原话即可。

在日积月累地记录练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观察速记法,如符号、图式、标记以及数字等等。当然照相机、录音笔永远都是完善我们观察记录的工具。

4.了解儿童文化——有效跟进

在观察记录后我们需要将看到的、听到的与我们观察的计划、目的相联系,并根据《指南》全面发展的概念确定幼儿的的发展情况,全面考虑各个发展区域的水平、倾向、速度等。与此同时我们在与班组成员、家长以及相关团队分享交流、分析探讨我们的观察,从而决定对儿童实施下一步方案。

结语:

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角色游戏区的观察分析从计划——实施——分析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增强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方法也多样化,尤其在梳理各年龄段幼儿游戏水平和角色游戏区特定价值后,我们更能够把握观察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要点,结合真实案例科学合理地分析原因,作出有效地跟进措施。当然如何真正发挥观察在角色游戏中的价值,推动幼儿个体发展,真正促进幼儿在快乐游戏生活中收获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研究中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Janice J.Beaty著,郑福明、费广洪译. 《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Sheila Riddall-Leech著,潘月娟、王艳云译.《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张晖著《幼儿园教育科研指南》[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百度百科:角色游戏

5.《常州市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吴亚英“童心解读”名师工作室  2013。

6. 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著单敏月 王晓平翻译《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7.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三版

 


版权所有:江宁区粮食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772号 电话:52287105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