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幼儿园科研教研组工作小结
2018--2019学年度 第二学期
回顾本学期的园科研组工作,根据期初制定的教科研工作计划,以素质教育为契机,以《指南》、《纲要》和课程游戏化精神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教学改革研究,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1.对科研工作又有了新认识:
在老师们头脑中,科研是神秘的,不是一般人能够想为之就能为之的,可是通过参与,我知道了,科研就是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事实说话,比你空洞的说教,要强百倍。魏书生说:“为什么同样是教书,斯霞、于漪、钱梦龙、欧阳黛娜等许多教师都感到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工作充满了创造性?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总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能使教师发现一个新的更广阔的教育教学天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收获看得见的教育科研成果。”
2.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迅速的年代。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以来,我潜心钻研教育理论,苦练基本功;为更好地适应工作,订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资料;从网上认真学习、吸纳别人的有效经验;还积极参加县镇校的各种培训活动。因为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干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要想让学生学到多的知识,首先要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本领;要想提高学生素质,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3.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许多传授型的教师。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实施这个变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多年来,我从教育教学刊物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目前,素质教育已经在山东省全面推开,我在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已的教学风格。我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
4.确定专题,加强研究。
科研工作就是一个积累材料,不断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进行提升的过程。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专题研究时,要充分发挥各人的特长和爱好。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教育故事、课后反思等形式来呈现,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以教促研, 以研促教”改变着组内教师的行走方式,打造属于粮幼自己的“教师品牌”,是它让我们踏上了专业成长的快速列车。要知道,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要走的路还很艰苦。我们将不断地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在反思中挑战自我,在实践中超越自我。扎根粮幼,奉献教育,无怨无悔。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这种正确的观念来看待教师的教育研究,消除浮燥心情,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开展好教育科研工作。
江宁区粮食幼儿园科研组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