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究为中心的儿童科学教育 ——谈一谈幼儿科学小实验
一、来自科学教育实践的困惑
1.科学知识的尺度:要不要给孩子知识?给到什么程度?怎么给?
2.教学方法的应用:动手操作就等于探究吗?为什么要动手做?
二、“探究”是《纲要》和《指南》共同的精神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指南》科学部分的目标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三、为什么要提出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
探究最能体现科学的本质。
四、科学探究最能体现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能力
观察实验能力
科学思考能力
表达交流能力
设计制作能力
(一)幼儿的观察能力
3—4岁:观察现象的发生和事物的变化
在动作的尝试中进行探究
通过观察和触摸、使用简单工具收集信息
4—5岁: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物体的性质和用途
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物体之间的联系
5—6岁:学习观察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学习运用标准划的工具来搜集信息
(二)科学思考能力
3—4岁:根据教师的引导,尝试对观察结果提出问题
4—5岁:根据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推断、得出结论
5—6岁:根据过去的经验或者逻辑推断、对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三)表达交流能力
3—4岁:用描述性的词汇对其观察经验进行讨论和分享
运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
4—5岁:对现象进行直观、简单的解释
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5—6岁:用叙述性语言来传达信息、提出问题和提供解释
在探究中学习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四)设计制作能力
3—4岁:尝试使用简单的工具
4—5岁:学习制作简单的物品
5—6岁:按程序进行制作,为制作的物品设计简单的外观造型
五、自主探究教学
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清晰的事实模糊化,从确定中寻找不确定性,并从中生成可以探究的问题。
六、思考:
关注问题 关注结论
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启示:
关注问题
经历过程
淡化结论
(一)怎样看待“问题”
1.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2.让儿童在真正的生活中解决真正的问题。
(二)怎样看待“过程”
1.儿童是科学探究过程的亲历者
2.教师可以使儿童的科学探究过程更加丰富
(三)怎样看待“结论”
1.结论来自于儿童自己的探究
2.任何结论都是暂时性的:用开放的、质疑的态度对待科学结论
一枚硬币的猜测:
一枚硬币上可以滴多少水滴?
八、三个年龄段适宜的科学小实验
3—4岁:演示性实验
4—5岁:浅显的物理、化学实验
5—6岁:比较复杂的实验
粮食幼儿园 王蓉
2018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