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江宁区粮食幼儿园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旧站栏目>>师幼风采>>教师成长>>邵艳婷>> 文章

案例《让孩子健康快乐起来》

发布时间:2018/12/4 13:35:16 作者:教师 浏览量:1532次

案例《让孩子健康快乐起来》

[背景]鹏鹏是一个4岁的孩子,入园第一天,陌生的环境让他感到好奇,情绪基本稳定。但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鹏鹏情绪极度的不稳定,间断性的哭闹不止。第四天,妈妈送鹏鹏来幼儿园时,拿出一个毛绒小熊说:“老师,鹏鹏一哭,就把小熊给他,让他抱着,他就不会哭了。”妈妈还对鹏鹏说:“妈妈把小熊放在床上,要,你就自己去拿。”话音刚落,只见鹏鹏就一把抓过小熊,紧紧地抱在怀里。这一天,鹏鹏的情绪有了明显的转变,哭闹的现象也减少了许多。

自从鹏鹏有了小熊以后,他的情绪一天天的趋于稳定,但鹏鹏对于小熊的依恋则已经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上课、做游戏的时候手里拿着小熊;吃饭的时候将小熊放在腿上,睡觉的时候把小熊放在枕边,摸着摸着就入睡了;甚至连上厕所的时候,也把小熊抱在身边。即使小熊已经十分龌龊,他也从不放手。我们几次试图从鹏鹏手里把脏脏的小熊拿走,但只要鹏鹏一离开小熊,他就立刻产生强烈的反应:趴在地上,连滚带爬嚎啕大哭,并不停地喊:“小熊!小熊!小熊!”当小熊再次回到他的手上时,他便把小熊死死地抱在手中,情绪也随之慢慢的稳定下来。经过几次与小熊的“生离死别”,鹏鹏变的很紧张,再也不让小熊离开他了。

[处理方法]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个体,不同的家庭背景、遗传因素使每个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差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根据鹏鹏的依恋物现象以及年龄特点、在情感情绪上的不稳定、敏感的种种表现,更加注重与鹏鹏建立亲密的关系,利用空余时间多给他一些爱抚。例如:温柔的目光、轻声的话语、每天拥抱孩子、睡觉时轻拍孩子等等行为,让鹏鹏逐渐熟悉我、喜欢我,愿意和我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让鹏鹏获得情绪上的愉悦。另外,在平时我非常关注鹏鹏表达的情绪情感信号,捕捉和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感受及需要。当他在入厕、进餐等环节遇到困难时,我会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当他进步之时我会竖起大拇指夸夸他,鼓励班上的孩子多与他交流、玩耍。逐渐使鹏鹏对老师、同伴和周围环境建立起信任感和安全感。

在生活中看到鹏鹏手拿小熊时,我不加以刻意的分离,不再时时刻刻的要求孩子放弃依恋物,对依恋物“视而不见”,“忽视”它的存在。此“忽视”的行为,既让我有时间去观察鹏鹏的一些行为,寻找解决策略,同时,也让他产生教师默认自己依恋小熊行为的假象,从而使鹏鹏警惕依恋物不见或被别人拿走的心理慢慢的放松下来,不再那么紧张。一开始我尝试使用的强制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反而强化了鹏鹏对小熊的依恋程度,引起他很大的情绪反应。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 “忽视”教育方法是成功的,渐渐的鹏鹏心理放松了许多,也不再那么紧张,有几次自己也“忽视”了小熊的存在。

在“忽视”依恋物的同时,我根据鹏鹏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受外界的干扰与影响,发生兴趣的转移的特点,适宜的把握机会进行兴趣的转移。在区角活动中,我会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经常投放一些新的玩具材料,在空余时间我会鼓励鹏鹏去碰碰、摸摸、动动、玩玩;在音乐活动中,我会主动地牵着鹏鹏的小手和大家一起跳舞…通过各种手段和机会,减少鹏鹏对小熊的注意,引发他对周围事物的广泛的兴趣,从而“忽视”小熊的存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家长作为孩子主要的照顾者和影响者,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保持与家长的沟通,有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与情感情绪的状态,有助于教师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与帮助。为此,我们针对鹏鹏的情况进行了家访。从中得知鹏鹏的父母工作都极其繁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当鹏鹏在情绪情感出现不满,家长以暂时止住孩子的哭为由,很本能的把他最喜欢的小熊给他,安抚他的情绪,导致鹏鹏对于依恋物的情结越来越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重点就依恋物对孩子的影响与家长做了一次深入地交流,说明依恋行为可能产生了不利影响,让家长从中明白它的危害,以达成共识。在这样的沟通中,家长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其作用,开始逐步的帮助孩子,淡化对依恋物的依赖。

[反思]在以上适当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养下,半年来鹏鹏每天都在无时无刻的变化着。在研究鹏鹏个案中,让我切身感到,在幼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内部心理和外部环境的冲突会导致孩子各种偏执行为问题的出现,如退缩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依恋只是其中的一种。《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针对幼儿发育迅速但远未完善的生理特点、天真纯洁但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的活动特点等,做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将幼儿健康教育置于幼儿园工作的首位,强调“身心并重”。 而诸如个案中鹏鹏的行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纠正的,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我坚信只要真诚的付出与努力每个孩子都会健康快乐起来。

版权所有:江宁区粮食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772号 电话:52287105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