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师德,从改善保教行为做起》
主讲 周祥花
师德的含义
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感。自古以来,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
幼儿教师是幼儿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幼儿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平。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日常工作中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到文明、礼貌,善于与人合作,待人真诚,有耐心、不急躁,谈吐文雅,朴素,活波大方,端庄、整洁,诚实自信,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
对师德的总结
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热爱幼儿,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用于开拓,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家长接待工作
一、晨间接待细则
适宜:
1.一位老师应坐在能看见幼儿和家长的位置和孩子一起游戏,方便接待来园的家长和孩子。另一位老师巡回指导幼儿。
2.两位老师见到幼儿、家长进班要马上起身笑脸相迎,主动与家长、幼儿打招呼,一位老师可以简短地询问幼儿情况。要特别关注体弱儿、患病儿(吃药、用餐等情况)。另一位老师送幼儿入座,并指导其进行游戏活动。
3.在游戏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习惯。(如安静游戏、谦让等)。
不适宜:
1.只顾做自己的事情,背对家长和幼儿,不主动接待刚进班的家长、幼儿。
2.早晨坐在电脑前、在办公室做事或两位老师都不在教室。
3.端坐在幼儿身边一声不响。
4.指导幼儿游戏时关注不到刚进活动室的家长和幼儿。
二、幼儿离园及交接细则
适宜:
1.提醒幼儿收拾好玩具及其他物品,务必注意与家长当面交接,确保幼儿安全离园。
2.如有代接幼儿,老师必须亲自打电话与幼儿家长核实,情况属实后方可交接。
3.注意幼儿的仪表形象,下午3点40前指导幼儿整理衣物和个人用品,然后与幼
儿亲切道别。
4.与家长进行必要的交流(可以提前预约),要安排好交流人员,尽量能面向全体
家长。
5.组织晚接的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注意安全。
6.准备第二天的晨间游戏材料和上课内容。
不适宜:
1.没有与家长进行当面交接、亲切道别,对代接幼儿者没有进行详细的身份核对,发生误接、走失情况。
2.离园前幼儿乱作一团,没有安静地组织游戏活动。
3.对家长视而不见,没有主动打招呼,从不主动交流或只跟个别家长交流。
4.离园时教室里物品杂乱,没有整理好玩具和物品,第二天的游戏材料没有提前摆放好。
晨间活动
一、晨间室内活动:
适宜:
1.隔夜先将幼儿桌椅摆放整齐,然后再将丰富多样的桌面玩具摆放到位。(注意:玩具每星期要有所更新。)
2.上班后将室内所有窗户打开通风,并协助保育员进行卫生清洁工作。若是寒冬季节幼儿进来后将背风窗关闭。
3.老师早操前将当天的户外活动器械放到规定的活动场地。(冬令时间7:40前、夏令时间7:20前)如:塑圈、高跷、平衡木等玩具需要事先摆放好,这样方便幼儿开展活动。
4.在幼儿晨间室内游戏结束后,一位老师先带领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另一位老师做好玩具收拾及课前准备工作。
不适宜:
1.桌椅、玩具没有隔夜就摆放好。
2.户外玩具没有在老师早操后及时地摆放好,而是幼儿来到场地后才匆匆忙忙去拿活动器械。
二、晨间户外活动:
适宜:
1.离开教室前组织幼儿整理好玩具、桌椅,并提醒幼儿上好厕所,临走前开窗通风、将室内的电灯、电扇等电器关闭。
2.上、下楼梯前将幼儿排成两列——男孩、女孩,以便教师能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
3.幼儿走楼梯时在楼梯口、台阶处一定要有一位老师在看护并时刻提醒:A、走时分别扶好扶手或墙壁;B、手不要拉前面小朋友的衣服,要松开手自己走;C、不推不挤;D、不能坐在扶手上滑下来。
4.领队的老师要控制好队伍行进的速度,并经常检查身后的幼儿。队尾看护的老师要提醒幼儿跟上前面的同伴。
5.老师应选择合适的游戏场地,如:奔跑活动应选择塑胶地和较宽敞的地方。
6.老师必须参与幼儿的游戏并能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指导,活动的安排要注意动静交替。
7.游戏中老师要关注细节,(如:提醒出汗多的幼儿适当停一停,可以递上一些毛巾把汗擦一擦。)
8.指导游戏的同时要关注晚来的幼儿及家长,并作简短的询问。
不适宜:
1.离开教室前没有及时将室内的电灯、电扇等电器关闭。
2.楼梯转角或台阶处没有老师看护,不能随时提醒或提供帮助。
3.领队老师或队尾老师一言不发,没有任何提示、提醒,顾及不到哪里有危险。
看到幼儿推拉后没有制止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或现象。
4.领队老师速度飞快,没有顾及身后的幼儿,后面的幼儿出现跟跑行为。
5.游戏时作为一个旁观者,没有参与幼儿的游戏与指导工作。
6.游戏中对一些危险行为没有立刻制止和及时改正,或者是根本没有关注到。
7.指导游戏时没有关注到晚来的幼儿、家长。
早 操
适宜:
1.领操老师精神饱满,示范动作准确、到位。
2.面向全体幼儿,注意照顾个别晚来的幼儿提醒他(她)快速站位。
3.教师与第一排幼儿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紧贴幼儿。
4.负责第一个教学活动的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后应立即带操。
5.早操时教师在关注幼儿动作规范的同时更应该让每一个幼儿都动起来。
不适宜:
1.穿很细的高跟鞋、超短裙或露脐装。
2.领操老师精神萎靡,动作无力、不熟练。
3.没有面向全体幼儿,对晚来的幼儿熟视无睹。
4.见已有一位教师在带操,另一位教师在旁观望。
课堂教学
一、课前准备:
1.教师需提前两天备课(三年以内的年青教师手写备课),备课结束后及时给业务园长查阅。
备课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准确、全面,活动过程要根据教学目标、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制定重难点,每节课都要备详案。
2.提前做好活动前的一切准备:
(1)熟悉教案:语言活动中的故事、散文、诗歌等要求背诵;音乐活动中的歌曲、旋律等要能熟练弹唱;科学活动中相关的科学知识等要了解。
(2)教具、学具的准备与操作:如课件操作、教具的合理摆放等。
(3)幼儿的活动场地:在活动开始前要把幼儿的座位按照教学需要合理地摆放好。如:半圆形、马蹄形、圆形等。
3.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和一日活动安排表组织活动,做到不误课、不空课、不自行活动,如有特殊情况,事先与业务园长说明,再作好调课。
二、教学过程:
1.活动开始时,稳定幼儿情绪,形成良好的常规。
2.活动中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具,操作要熟练、规范。
3.教师要讲普通话,讲述的语言简练、规范,忌说一些口头语。
4.教师面向全体幼儿,在活动中提出恰当的问题,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要多请能力较差的幼儿回答。
5.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对于孩子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回应,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6.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7.活动中教师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来提醒幼儿保持端正的坐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话,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回答时声音响亮、讲述完整。
8.指导幼儿安静、正确、有序地使用学具,轻拿轻放,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整理学具。
9.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对能力相对较差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10.注重培养幼儿绘画、书写、看书、握笔等正确的姿势。
三、活动结束:
1.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能及时收拾整理教学具,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2.课后及时做好教学活动的反思,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及时公布课堂教学内容、平时多带领幼儿复习。
四、保育员的配合:
1.在教学、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及生活活动中,把理解、尊重、接纳每个孩子放在第一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发展。
2.和教师共同教育、研究本班幼儿,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减少过渡环节的等待现象,把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如:
(1)指导幼儿穿、脱衣服,学习按图示、儿歌的要求叠衣服,放在固定地方。
(2)指导值日生的工作:分发餐具、擦桌、照顾自然角、收拾体育器械等。
(3)指导幼儿入厕时按脚印的提示,不拥挤,大小便入池。
(4)指导幼儿爱护桌、椅、门、窗、墙饰,节约用水。
(5)尽可能地多时间与幼儿一起活动、游戏。
3.根据教学、游戏的需要与教师一同添置玩具、布置墙饰、设计制作活动区材料。经常检查班级的材料配备,及时增添、维护。
4.配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幼儿,保护幼儿的安全。
5.教学过程中,轻手轻脚,不大声说话,协助教师做好幼儿的教学工作。
游戏活动
一、课间游戏:
1.室外可以多采用民间游戏。
2.在室内时,组织幼儿开展安静的游戏。(如:手指游戏、复习诗歌、故事、歌曲等)
3.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活动,并有规则地开展游戏。
4.鼓励不爱运动、胆怯的幼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5.幼儿活动的空间要充足、方便。
6.尊重幼儿意愿,适时介入指导游戏。
7.一位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另一位老师做好下一个活动的准备工作。(如:教学具的准备、位置的摆放)
8.冬季,晴天必须带领幼儿到室外活动。
二、餐前游戏:
1.组织幼儿开展安静游戏。(如:手指游戏、复习诗歌、故事、歌曲等)
2.交代吃饭的要求,适当介绍当日的饭菜,鼓励幼儿愉快进餐,形成良好常规。
三、餐后游戏:
1.组织幼儿在园内散步。(每周必须要1——2次)
2.可适当、合理地安排幼儿位置,让幼儿看书、折手帕等两人合作游戏。
3.可以让幼儿看动画片。(每周限一次,并注意幼儿与电视机的距离须超过2米)
四、下午游戏(户外活动):
1.投放的材料要合理、充分、安全、卫生,每个幼儿活动的空间要方便、充足。
2.教师组织游戏时,语言简洁、明了,要求要明确。
3.教师组织活动时要熟练,注重动静交替,指导幼儿时要关注到全体幼儿,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4.尊重幼儿意愿,适时介入指导游戏。
5.鼓励不爱运动、胆怯的幼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6.要关注细节(如:幼儿出汗情况、身体状况等)
7.玩大型玩具时,老师要先检查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有安全隐患,请及时上报。
餐点护理
一、点心常规要求
1.播放音乐,一位教师和保育员负责幼儿按组入厕、洗手、点心,另一位教师组织幼儿安静活动。(可以开展一些区域活动)
2.在厕所里的教师应站在小便池和洗手池中间,环视周围,当看到上厕所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关注洗手的幼儿不让他们玩水,并时刻提醒幼儿“上厕所不推不挤”,“袖子卷卷好,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洗一洗,甩一甩”,“洗好手用小毛巾擦擦干净,不乱摸”。
3.吃点心时,提醒幼儿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吃,要求牛奶和点心搭配着吃,注意保持桌面与地面的整洁。
4.教育幼儿将杯子轻轻放入桶内。
(一)教师的护理要求:
教师组织先洗好手的幼儿自由拿取点心和牛奶,并围坐在桌子周围食用。
(二)保育员的护理要求:
1.保育员早上来园领取点心后,放置好点心(天冷要注意牛奶保温)。
2.做好吃点心前的桌面消毒工作。
3.督促幼儿拿取点心和牛奶,保证幼儿及时喝到热的牛奶。
4.在幼儿吃完点心后,保育员应及时将桌面擦拭干净,地面清扫干净。
5.在清洗杯子时,随手关好盥洗室的门。清洗杯子、进行消毒时都应该做到轻拿轻放,以免影响幼儿和教师上课。
二、午餐常规要求
幼儿的常规要求同点心的常规要求第一、第二点。
(一)教师的护理要求:
1.进行必要的餐前教育,创造安静愉快的进餐氛围(可以带幼儿做做安静的游戏或听故事等)。
2.在分发饭菜前组织幼儿分发好餐具。
3.小、中班餐前由教师简单介绍菜肴的名称及营养价值;大班可组织幼儿轮流介绍,激发幼儿食欲。饭、菜需分开盛放。盛菜时菜汤尽量不要分给幼儿。盛汤时操作规范(汤桶必须放置在餐车上)。
4.观察幼儿食欲和进食量,关注幼儿的进餐速度、状态,鼓励幼儿添饭、添菜、添汤,养成幼儿边吃饭边吃菜的习惯。纠正幼儿偏食、挑食、掉饭粒的习惯,提醒幼儿把掉的饭粒、骨头等放进盘中。
5.对于小班的新生,教师需给予吃饭慢、进餐有困难的幼儿以细心的帮助。(如:喂饭)
6.幼儿用餐完毕教师配合保育员初步清理桌面。
7.提醒幼儿有序、安静地放置餐具。
8.提醒幼儿饭后吃水果、漱口、擦嘴。
9.吃完饭的幼儿,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安静的游戏。等全体幼儿吃完了再组织他们进行餐后活动。
(二)保育员的护理要求:
1.按时领取饭菜,桶、锅必须加盖,放置在餐车上。
2.分发饭菜、点心,注意安全(烫的饭菜都要放在餐车上分发,严禁让幼儿离位端汤)。冬保暖、夏散热。(夏季:点心、饭菜可提前五分钟分发;春秋冬季点心、饭菜分好即提醒幼儿食用,牛奶不能提前分发,确保幼儿喝到热牛奶)。
3.幼儿进餐中打翻的饭、菜、汤及时清理干净。
4.清理就餐场所,清洗餐具、消毒餐具,并用纱布遮盖好。
5.协助教师护理幼儿点心、用餐,注意观察幼儿用餐情况。
6.准备好幼儿漱口的温开水、擦嘴毛巾,并及时清洗、消毒、晾晒。
7.提供充足的饮用水。
午睡护理
一、午睡的前期准备:
1.12:00左右,教师组织幼儿将椅子架好或靠边整齐摆放。
2.有秩序地组织幼儿入厕。
3.对幼儿进行午睡前的谈话教育活动,使幼儿养成安静、有序的午睡习惯。
4.教师脚穿合适的鞋子,以免走路的声音太响影响幼儿午睡。
二、午睡期间的护理:
1.入寝前,先拉上窗帘,开背风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幼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午睡开始,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睡前小故事,稳定幼儿情绪,帮助幼儿安静入睡。
2.小班可由教师帮忙先铺好床铺;中、大班由幼儿互相合作铺好床铺,注意安全。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3.提醒幼儿先脱鞋子,并摆放整齐,再脱裤子,然后坐在被窝里脱外套、毛衣,最后将脱下的衣物折叠并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春秋季:提醒幼儿脱外衣、外裤,正确折叠并摆放好;冬季:提醒幼儿脱去外衣、一件毛衣、外裤等,正确折叠并摆放好。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穿着情况提醒幼儿合理脱去衣、裤,以免穿着太多,午睡时出汗,引起感冒。)
4.午睡半小时之内,教师必须来回巡视,纠正幼儿的不良睡姿,帮幼儿盖好被子(被沿盖至幼儿肩膀处,注意把幼儿的小脚也要盖好,以免着凉)。
5.午睡值班时保持安静,坚守岗位,勤巡视,勤护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值班人员不穿高跟鞋,巡视时应注意脚步轻轻;不发出影响幼儿睡眠的声音,以免影响幼儿入睡;午睡值班期间,手机需设置在振动上,如有电话打进,教师应放低通话音量,控制通话时间(或在室外接听)。
6.值班时严禁闲聊,吃零食等;严禁教师和保育员躺在幼儿床上休息,严禁把自己的孩子带到本班进行午睡;值班人员如果在值班时有事要离开,要跟本班其他教师和保育员说明原因并请其代为值班,不得无故离岗,代班期间发生的问题由代班人员全面负责;对不能按时入睡的幼儿,应耐心说服教育,并让他睡在老师看护桌旁,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
7.对于午睡期间容易遗尿的幼儿,教师要特别关注,定时提醒幼儿排尿。小班幼儿,在午睡起身前10分钟,教师对需要小便的幼儿进行特别的护理,如:将其抱下床排尿。对尿了床的幼儿要耐心安慰,不能讽刺、挖苦,防止幼儿身心受到伤害。
8.夏天和冬天需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一般冬季室温不超过20—22度,夏季室温不低于28—25度。
三、午睡起床的护理:
1.做到分批起床,以免拥挤。
2.教师指导幼儿先坐在被窝里穿毛衣,再坐在床上穿裤子(及时提醒上铺的幼儿注意安全),再穿外套,最后穿鞋子。(在穿衣裤的过程中,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确保幼儿能及时穿好衣裤。)
3.及时提醒幼儿小便。对于已穿好的幼儿,不要过早让他们到室外去排队,应提醒他们用双手轻柔脸颊,捏捏鼻子,以免受凉感冒。
4.等幼儿全部整理完毕,排好队伍,安静、有序地回教室上厕所、搬小椅子……做好吃点心前的准备工作。
师德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切实提高自我思想境界和工作水平。
2.更新教育观念,主动、用心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幼儿人格,热爱幼儿。
3.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4.调整心态,明确自身的“责、权、义”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名利和道义之间的关系。
5.树立“主人翁”意识,以园为家,以教为业,园兴我荣,园衰我耻,做让孩子喜欢的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