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基地申报工作解读
宁教初[2017]31号
各区教育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根据教育部、省、市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和市政府关于建设“中国幼教名城”的要求,经研究,在“十三五”阶段启动实施“南京市幼儿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以幼儿园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一批幼儿园的卓越发展,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区域课程实施水平,形成区域性课程品牌和课程文化,加快推进我市幼儿园课程改革,提高办园质量。现就南京市幼儿园课程基地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幼儿园课程基地建设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为指导,立足于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满足幼儿整体发展需求,通过对原有园本课程反思、改造、修订,构建和完善幼儿园课程,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扩大品牌课程的影响力和推广度,不断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二、建设内容
(一)树立儿童立场的课程质量观
幼儿园应加强学习,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研究本园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深化理解国家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待及对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树立基于儿童立场的、维护儿童权益的课程质量观,不断完善和优化本园课程。
(二)明确课程的核心理念
在基地园课程建设中,幼儿园应深入研讨本园所秉持的教育价值观、幼儿学习观、课程观和教师观等,进一步明晰本园的课程理念,努力让教职工和幼儿家长都理解理念,真正让理念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之中。
(三)形成科学清晰的课程目标体系
在基地园课程建设中,幼儿园应以《纲要》和《指南》为主要依据,结合本园实际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形成科学清晰的目标体系。
(四)开发和完善基于本园课程资源的课程内容体系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本园、家庭及社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获得各领域直接经验的充分机会,结合课程目标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开发和完善本园的课程内容体系。
(五)构建丰富适宜的课程实施体系
在基地园课程建设过程中,幼儿园应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通过游戏、日常生活、教学活动、家园合作和环境创设等丰富课程实施的途径。强调不同类型活动之间动态生成、有机互补,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强调在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
(六)重视过程性、情境性与发展性课程评价
在基地园课程建设中,幼儿园应不断增强从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及学习与发展效果等方面评价课程的意识,提高评价能力。应强调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评价。应将评价结果作为了解课程适宜性、有效性,进而调整和改进课程的依据。
三、申报要求
申报对象:全市获省优质幼儿园称号满5年的幼儿园均可申报。
申报条件:
1、课程建设基础。现有课程编制科学规范,具有较稳定的课程内容,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课程运行机制,课程实施合理有序,经过5年及以上课程实施与验证,具有初步的研究成果。
2、师资队伍保障。幼儿园拥有一定数量的省市区骨干教师,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能力,园长具有较强的课程领导力。
3、申报幼儿园的园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管理。
推荐名额分配具体见附件1。
四、申报程序
(一)自主申报。幼儿园根据本通知要求填写《南京市幼儿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申报表》(附件2),向区教育局申报。
(二)区级推荐。各区教育局应组织专家对本区申报基地园进行遴选和指导,按照区内排序和市定名额向市教育局申报。
(三)评估遴选。市教育局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综合确定幼儿园课程示范基地和实验基地,共计50所。
五、项目管理
(一)注重点面结合。各区要以申报推选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推进新一轮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规划和实施,通过专题培训、深度研讨和展示交流等形式切实转变课程理念,优化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提升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能力。
(二)强化专业支持。为有效推进课程基地建设,在幼儿园主动寻求专业指导的基础上,各级行政和研训部门应根据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如工作坊、讲座、现场诊断与指导、配备导师等。
(三)注重示范引领。通过项目实施,基地园在本区域内发挥榜样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本区域各级各类幼儿园关注课程、研究课程、实施课程,引领全体教师深入研究国内外幼儿园课程改革先进理念和经验,推进区域层面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和保教质量迈上新台阶。
(四)规范经费使用。市、区和基地园应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合理安排并规范使用专项经费。市教育局一次性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到每个基地园,主要用于课程资源开发、交流研讨、师资培训、专家指导、成果总结等方面,各相关区和幼儿园配套投入应不低于市级资金。各区应将项目经费及时拨付到基地园,严禁截留或挪作他用。
(五)强化指导管理。市、区教研部门是幼儿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具体牵头人,项目建设周期原则上为三年。市、区教研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开展此项工作,督促指导基地园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落实情况的过程管理,加强对项目建设情况的检查视导,对建设成果进行验收评估。
请各区教育局将申报表(一式五份,同时报电子版)和有关辅助材料汇总后,于10月13日前报市教育局初教处。联系人:王晓燕,联系电话:83639955。
附件:1.南京市幼儿园课程基地推荐名额分配表
2.南京市幼儿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申报表
南京市教育局
《多元化互动课程》
江宁区粮食幼儿园创办于1991年,2007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省级优质幼儿园。目前全园占地面积5126㎡,生均15.4㎡,园舍建筑面积2849㎡,生均8.6㎡,户外场地面积2328㎡,生均7㎡,绿化面积1740.5㎡,生均5.2㎡。现有9个班级,332名幼儿,教职工41人,其中专业教师21人,教师专业达标率为100%,大专率100%,本科率达76%,区级骨干教师占33%。
20多年来,幼儿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与时俱进,确立了先进的办园思想和理念,把握市场脉搏,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办园标杆,打造自己的品牌。我们始终坚持依法办园、以德立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向幼儿实施全面的素质启蒙教育,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动手动脑”的孩子,并以优质的教育、优良的服务、优美的环境,营造儿童的温馨乐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全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园先后被评为市内保系统保卫组织先进集体、开拓创新先进单位、江宁区民办先进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AAA级、区教科研基地、市平安校园、南京市民办惠民幼儿园等。
近年来,我园在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立足于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满足幼儿整体发展需求,积极倡导课程游戏化的先进理念,在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勇于开拓进取,使粮幼特色更“特”,品牌更优!
一、课程建设现状
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问题一:课堂教学活动模式单一,多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
问题二:预设课程多,生成活动少
问题三:园内特色活动多,社会实践活动少
问题四: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三、项目建设思路
主要建设思路
(一)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多渠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二)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开展生成活动
(三)开展多元化的互动课程,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
(四)有效评价,促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总之,《多元化互动课程》强调幼儿园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思想,突出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亲子活动、社会活动、参观活动、家长助教活动等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开展课程建设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不同的活动切入口,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将拓展互动的多种形式,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园互动、幼儿园与社区互动更加有效;让幼儿在互动中探索、实践中发现、玩耍中想象、交往中表达,丰富经验、发挥潜能、形成个性。
